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177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,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
信息化時代(從信息化時代到智能化時代,)
時隔七年,吳輝回到中國,履新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。雖然長期身在海外,但他看到的是,中國數字化進程一日千裏。
2020年疫情對各行各業帶來打擊,卻催生線上辦公、線上教育等數字經濟迅猛發展,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複蘇的強勁動力。近日,國家網信辦發布《數字中國發展報告(2020年)》指出,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。
“到‘十四五’結束,中國的數字經濟GDP很可能會成為全球No.1。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,也是一個令人心潮澎湃的時代。”在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1上,吳輝充滿信心地說。

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
當天恰逢2021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,正如其主題“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加速數字化轉型”,當下疫情依舊在全球肆虐,全球經濟危機四伏,我們需要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的未來。
行業數字化轉型所抵達的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,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可能。可以想象,智能世界裏,經濟、社會,個體、群體,人、動植物都可以被互聯,在這個不凡的時代為構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注入動力。
當下,中國的數字化轉型、智能化升級浪潮高漲,各行各業正在開啟一場全新的變革,這在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1上可見一斑。
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加速
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,不是一個人、一個組織或一個行業的課題,而是千行百業,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麵臨的課題。
如何加速數字化發展、如何更好的實現行業數字化轉型,其實沒有固定模式,需要深入探索。如今,在“生態大會2021”25000多平米的展館裏,一些可看見、可感知的變化已經悄然發生……

當下,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大城市紛紛推出規劃,中小城市不斷湧入。大會現場,基於華為“交通智能體”解決方案的智慧指揮中心引發關注,其中通過“智慧大腦”可隨時監測路況,讓交通變得更加安全、順暢。

對傳統製造行業來說,更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,加速核心業務轉型升級。在大會現場,我們看到華為攜手夥伴,融合雲、AI等技術打造的智慧工廠方案應用模型,可對生產、環保、安全、人員及設備等進行全方位監測,真正實現降本增效。
關注特殊群體,華為聯合夥伴,基於華為雲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技術,針對聽障人士開發的APP,幫助他們和外界溝通,也讓他們可以無障礙地觀看視頻、新聞,在數字化時代,讓溝通的順暢惠及更多人。
華為的技術還滲透到了教育領域。2020年,華為雲WeLink加入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和多家企業等發起的“青椒計劃”,為鄉村特崗教師提供智能、開放、協同的學習平台,在這個平台上他們可以開展直播培訓、教學管理、知識交流等。不止於此,華為還聯合多方,推動高速寬帶入校園、全球性信息與通信技術人才培養平台等,在全國乃至全球推出適合當地的教育項目,推動公平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。
大自然也需要更智慧的保護。守護環境,華為為1.46萬平方公裏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基本實現LTE網絡全域覆蓋,遍布森林的上萬個監測終端數據和影像實時回傳,生態學家可遠程收集數據,借助AI輔助分析動物種群和棲息地現狀,更好地保護瀕危生物。
華為還發揮AI等技術優勢,攜手NGO組織RFCx實現自然守衛者在全球5大洲18個國家的20多個保護地得到部署,幫助當地護林員和生態學家們用科技更好地守護自然和生物多樣性。
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1展館一景
在“生態大會2021”的展館裏,這種由數字化帶來的創新變化和價值還有很多,生態館裏100+夥伴和80+平台支撐能力詮釋華為如何與夥伴攜手共生共進;產業館設有覆蓋20+子產品線的250+個展點,展現科技創新;行業館覆蓋超40+子行業,200+夥伴打造了270+個展點,詮釋場景探索……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數字化變革。
這樣的變革還在場館外、在更長遠的智能時代進行著。當下,國家推出“碳達峰”、“碳中和”、新基建、數字農村等多項政策,產業升級革命在即、智慧城市深入推進、數字鄉村建設加速……更高效、更綠色、更高質量的征程已經啟動。
跨越新數字鴻溝,亟需全生態能力升級
不過,新征程也要麵臨新挑戰。
回顧人類社會變革,蒸汽機使人們從農業時代走向工業時代,電氣化和信息化又把人類帶進信息化時代,未來我們將走向智能時代。每一次跨越,都有著“斷舍離”和“新創造”。曾經,如何觸網是信息化時代的“數字鴻溝”,需要斷舍離舊的機製,創造新的機製。如今,邁向智能時代,“新數字鴻溝”也已擺在麵前。
與此前不同,“新數字鴻溝”是在產業深度升級、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產生,千行百業需要進入上限更高、空間更大的全新領域。知識壁壘、發展差距帶來的產業間、企業間、區域間的數字化、數字經濟等發展不平衡問題,使得轉型難、轉型慢普遍存在,迫切需要各界加強創新融合。
麵對數字化轉型可能麵臨的挑戰,吳輝表示,以通路型夥伴為主的生態體係應向能力型夥伴體係轉變。
過去十年,華為通過各方麵加大投入,實現生態和業務規模的持續增長:2020年,與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發生交易的合作夥伴超11000家,華為與ISV夥伴發布的聯合解決方案超1600個,地市業務增長45%,中國區認證證書達30多萬張。在這一過程中,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的營收也突破了100億美金,同時有130多家夥伴的合作業績突破億元。
麵對下一個十年,如何構築更高質量的生態體係?華為的答案是構築能力型夥伴體係、“能力型”生態。突出對“能力”的重視,歸根到底,是要補齊整個生態的短板,共同進步,能力共進,架起數字化發展的“橋”和“路”,最終助力千行百業客戶轉型成功,創造新價值,解決社會問題,普惠大眾。
所以,華為一直強調“以客戶為中心”,鼓勵夥伴挖掘客戶真實需求,提升能力,打造高效、良性、可持續發展的繁榮生態。
這一點,武漢中科通達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開學感受深刻。與華為在智能交通、公共安全、集成等方麵合作以來,華為不僅為其研發平台走向全國提供支撐,還對其開發體係提出高要求。他說,合作以來,企業管理效率提高、管理成本降低,帶動企業更好地服務客戶。
推動企業變革的還有鴻普森科技的董事長張發勝。“之前我們做信息化隻做信息增強,現在做數字化轉型涉及客戶全流程,需要我們做組織變革去匹配客戶的深度業務需求。”張發勝說。作為為政府、醫療等行業用戶提供計算機信息係統集成及技術服務的企業,麵對整個數字化生態快速發展變化,客戶需求變化增加,業務更加複雜,業務變量增加,鴻普森必須組建能滿足客戶這些業務變化的團隊。
華為也期待著這些夥伴在理解客戶戰略、識別客戶需求、幫助客戶做業務邏輯設計等維度,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。為此,鴻普森加強了數據中台、數據邏輯設計能力,並改變人才招聘,從自身做能力轉型。
“華為要求我們有識別客戶需求的能力、數據設計的能力、項目群管理能力、項目風險識別等能力,最終目的是理解並解決客戶問題,實現從傳統集成向價值集成的轉變。華為也推出了很多措施,包括麵向合作夥伴開放OpenLab、開放數字化工具平台等等,最終實現對夥伴的賦能。”張發勝說道。
華為的賦能方式已深入到夥伴經營發展中,這種賦能更深刻,也更長效。從大會現場發布情況來看,麵向充滿挑戰的未來,華為積極從“供給側”去做改革,攜手夥伴能力共進,彌合“新數字鴻溝”。
為此,華為推出了“2+4+1”框架。即2個聚焦,做深做透行業、加大地市投入;4個改變,提供5類Offering、提升全周期服務與支撐能力、完善夥伴體係、夯實人才底座,5類Offering即信息化增強、場景數字化、業務數字化、數據資產化、數字化變革;堅持生態體係要堅持與夥伴共識、共建、共贏、共守護的1個基調。以此構建起具有數字化轉型特色的“供需關係”,滿足更多政企行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需求,創造更廣闊的生態價值。
架橋修路,助力數字中國
隨著智能時代的加速到來,以及華為和生態夥伴等越來越多數字化能力的匯聚,曾經在電影裏出現的很多畫麵已經走進現實,不再是遙不可及。
深圳寶安機場就是一個鮮活案例。在這裏,乘客從值機、安檢到登機,“一張臉走遍機場”,智能化“強感知”是每個進入機場的人的切實感受。
其實早在2017年,深圳機場就與華為攜手打造智慧機場。如今,聯接、雲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和智能計算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,對標世界,打造出了“未來機場”。
深圳寶安機場一景
從一個機場、一個企業,再到一個社會,其實都是一個個的有機體,當每一個有機體都高效地推動數字化發展,最終萬物互聯、萬物可感知的世界也將不再遙遠。
當下,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千行百業的剛需,不僅能帶來生態價值、經濟價值的提升,還能推動整個人類社會步入更智慧、更高效、更高質量的新階段。
在全球加速邁向數字化之際,中國“十四五”開局,“加快數字化發展,建設數字中國”被提上日程,將會構築起更堅實的數字基座,未來也必將掀起數字化、智能化建設新的浪潮。
誰能乘風破浪?那必是在這個變革中不遺餘力地投入,用心耕耘的推動者。
作為構建“能力型”生態的推動者和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引領者,吳輝表示,麵向未來,構築整個生態的能力,華為將持續加大投入,賦能夥伴,實現能力共進。在他看來,未來首先要成就客戶成功,創造全新價值,才能攜手夥伴,共贏更加美好的智能時代。
時代大變革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轉型使命,這一代華為人和生態夥伴所麵臨的是數字化潮湧、數字化深水區等複雜課題,這是挑戰也是機遇。跨越新數字鴻溝,邁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,吳輝對未來的定位是:攜手夥伴,做智能時代的“架橋工”和”修路人”。
架橋,架智能世界的橋;修路,修“數字化轉型”的路。
“架橋修路”連通的是數字化轉型“供需關係”,加速的是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,而最終帶來的將是經濟價值、社會價值的持續提升,最終將匯聚成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的澎湃力量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