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峰轉不盡,十裏萬重山
油山是一座紅色的山,一座英雄的山
雄跨贛粵邊境
主峰海拔達1080米
群山巍峨,起伏連綿
雲霧繚繞,輕曼縹緲
在這裏流淌著很多的紅色基因
傳唱著很多的紅色故事
留下了很多的紅色遺跡
在山麓下,有一個紅色名村——油山鎮坑口村。油山《贛南遊擊詞》主題公園紀念館就位於坑口村,坑口村是當年贛粵邊三年遊擊戰爭指揮中心所在地。如今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以紅色為魂、山水為景、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文化旅遊基地。
走入《贛南遊擊詞》主題公園紀念館,迎麵而來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,潺潺的流水和林間的鳥鳴,好似一幅視聽的三維畫卷。
《贛南遊擊詞》主題公園紀念館麵積約2600畝,核心區約70畝,總投資約2.9億元,包括有紅色紀念核心區、遊擊秘境景觀帶、紅色體驗核心區等革命舊址。集懸泉飛瀑、青山綠水,旅遊休閑與紅色研學為一體,具有極高的遊覽價值。
沿著山間小徑往深山走去,空氣變得清新濕潤,氣溫也驟降幾度,遍地鬆柏掩映,隱約遮擋了前路,此刻我仿佛也體驗到了“山重水複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遊擊戰爭意境。
在油山鎮老屋下村,村後山坡上的竹林,綠影婆娑。鑽進竹林,革命先烈李桂花的後代、誌願者講解員朱定生指著一塊石頭告訴我們:“當年我奶奶就是在這裏發現了昏迷的陳毅。”
那是1935年冬天,陳毅帶領遊擊隊在油山一帶行軍,遭到伏擊。陳毅鑽進林中迷失了方向,與遊擊隊失去聯係。他舊傷複發,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暈倒了。朱定生的奶奶叫李桂花,是我黨地下交通員。“她上山砍柴路過這裏,看見一個人受傷暈倒在地上,她趕緊返回村裏找人把他抬回了家。沒有想到,這是遊擊隊正在尋找的陳毅。於是,她把陳毅藏到閣樓上養傷。”朱定生說道。
緊接著他帶我們來到一處土坯房,房子外牆立了一個牌子——“陳毅療傷處”。這是個窄窄的小屋,放著一張老式桌子。桌子上擺放著水壺、馬燈和幾件舊物。
1936年夏季,贛粵邊地區出現罕見的大雪封山。遊擊隊的糧食斷絕,隻能靠摘野果、采野菜、剝竹筍充饑。麵對紅軍遊擊隊的困境,贛南地下黨的同誌組織群眾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進山砍柴的機會,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,把食鹽融進棉襖裏,設法丟在山上,轉交遊擊隊。陳毅元帥在油山秘密據點吃著從山上“撿”來的大米飯,感慨萬千,寫下了動人的《贛南遊擊詞》:天將曉,隊員醒來早。露侵衣被夏猶寒,樹間唧唧鳴知了。滿身沾野草……
走進新時代,客家民歌煥發新的異彩。為深切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,走好新時代長征路,信豐縣組建了“贛南遊擊詞合唱團”,傾力打造了共有9首歌曲組成的合唱情景音樂劇《贛南遊擊詞》,唱出了油山老區新風采,唱響橙鄉兒女精氣神!
十年蘇區振興發展,多彩油山換新顏。行走在油山大地,看到家家戶戶幹淨整潔,小院的牆麵上塗繪著遊擊小故事,山上種了臍橙樹,養了蜜蜂,一批批脫貧群眾搬入實用美觀、安全舒遠的新居…… 隨處都能看到村民忙碌的身影,陽光灑在每張帶著幸福和憧憬的笑臉上。環境優美,鄉風文明,鄰裏和睦,生態宜居的坑口村有了顏值、有了活力、更有了氣質。
青史如鏡,鑒照崢嶸歲月,初心如炬,輝映複興之路。讀著這些血與火映照的詩句,先輩先烈們對黨忠誠、視死如歸、正氣凜然的光輝形象躍然腦海。《贛南遊擊詞》主題公園紀念館是一座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的紅色豐碑!
來源:信豐融媒
世界橙鄉 北江源頭 融灣標兵 人信物豐
江西信豐歡迎您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