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牛頓第一定律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牛頓第一定律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加速度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加速度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 牛頓第一定律 
牛頓第一定律: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,直到其他物體的作用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。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定律,它告訴我們“運動並不需要力來維持”。如果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 0,那它之前是什麽速度,之後就依然是什麽速度。 為什麽它還有一個名字叫“慣定律”呢?慣在英文裏跟惰是同義詞(Inertia),就是懶的意思。所以,慣定律就是說所有的物體都很“懶”,像懶豬一樣,都不願意主動改變自己的運動狀態。 如果我現在沒動,那就一直不動,除非你用力推我;如果我現在有一個速度,那就一直以這個速度前進,除非有力攔著我。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肯定對這個畫麵不陌生:一個宇航員在外太空不小心弄斷了連接飛船的繩子,然後大家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宇航員以一定速度飄向太空深處。因為太空中沒有其他外力攔住他,所以他就隻能遵守慣定律“懶”下去,一直以同一速度飄走(雖然他是如此地不願意)。 這也說明:沒有力,宇航員照樣可以運動,力的確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。那麽,力的作用到底是什麽呢?伽利略在後半句裏說了: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。也就是說,雖然運動本身不需要力來維持,但是,如果想改變運動狀態,比如宇航員不想飄向太空深處,想回到飛船,這就需要一個外力來拉一把。 好,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之後,我給你一定的力,你的速度能改變多少呢?想要把這個賬定量地算清楚,我們就需要牛頓第二定律。 牛頓第二定律 怎麽算呢? 首先,既然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速度,那首先就得找一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。比如,汽車現在的速度是 2m/s,1s 後變成了 4m/s,那它的速度就在 1s 之內變化了(4–2)m/s=2m/s。 為什麽汽車的速度會變化呢?當然是發動機的牽引力讓汽車的速度發生了改變,換成馬車就是馬的拉力讓車的速度改變了。既然速度發生了改變,那肯定就有什麽力作用在它身上。 那麽,力的大小跟速度的變化有什麽關係呢?是力越大,速度的變化就越大嗎?乍一看好像沒問題。用兩匹馬拉車,1s 內可以讓馬車加速 2m/s ;如果有四匹馬拉車,或許 1s 內就能讓馬車加速4m/s。但是,就算隻有一匹馬,如果時間給夠,比如 60s,那馬車完全有可能增加更多的速度。所以,光比速度的變化量是不公平的,還要限定時間:在一定的時間內(比如 1s)讓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大(也就是速度變化得越快),才能說明受到的力越大。 因此,有理由相信:合外力越大,物體的速度變化得越快。而單位時間內物體速度的變化量,正是加速度的定義。也就是說,我們用加速度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程度。如果物體的速度不變,那它的加速度等於 0 ;如果物體的速度在 1s 內從2m/s 增加到了 4m/s,那它的加速度就是 2m/s;如果物體的速度在2s 內從 1m/s 增加到了 7m/s,那麽它的加速度就應該是: 好,現在我們知道了: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越大,那它的速度就變化得越快,加速度越大。 那麽,還有其他影響加速度的因素嗎?同樣是一匹馬,一個拉自行車,一個拉大卡車,你覺得它們的加速度會一樣嗎?很顯然,物體的加速度不僅跟合外力有關,還跟質量有關:質量越大,同等合外力下獲得的加速度越小,反之越大。有了這樣的鋪墊,牛頓第二定律就呼之欲出了。牛頓第二定律:物體的加速度 a 跟物體受到的合外力 F 成正比,跟物體的質量 m 成反比,寫成公式就是 F=ma。於是,我們就引出了牛頓力學裏最重要的一個公式,整個高中物理都可以說是在學習F=ma 在各種情況下的應用。 牛頓第二定律也讓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“質量”這個概念。慣定律不是說“萬物都很懶”嗎?沒有外力推動,一個個都不願改變自己的運動狀態。但是,雖然大家都很“懶”,可“懶”也分三六九等。有的物體是輕微的懶,輕輕一推就改變了運動狀態;有的是極度的懶,用八抬大轎都抬不動。 那麽,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一點點懶,還是非常懶呢?答:根據質量。因為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,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,同等外力下產生的加速度就越小,即運動狀態變化得越慢,這不就是更懶的意思嗎?所以,質量就成了一個衡量物體運動狀態改變難易程度的物理量。質量越大,越胖,就越不想動,想想好像真的很有道理。 從這個角度,大家再來感受一下牛頓第二定律 F=ma:外力(F)想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(a),但質量(m)越大,物體越懶,越堅持自我,越難被外力(F)所改變。所以,內心越強大,就越難被外界的誘惑所改變;質量越巨大,就越難被外力的驅動所改變。 牛頓第三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: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(牛頓的原話是“每一個作用都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”,並沒有提到“力”。但因為我們在討論牛頓力學,所以教材裏就直接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來表述,方便理解)。這很好理解,比如我用力推一下牆,就會感覺牆也用力推了一下我,這兩個力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。 來源:《什麽是高中物理》 作者:長尾君 部分圖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:張潤昕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來源:原點閱讀 編輯:fiufiu 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 |